兴宁华侨中学创办于1956年8月。她的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兴宁华侨子弟中等补习学校(校址设在宁中区枫岭乡印尼华侨李尚绍的四角楼屋)。后为适应形势需要,经上级领导批准,决定创办兴宁华侨中学,校址选在风景秀丽的神光山下,暂以老兵房为校舍,县侨联主席王才先生任名誉校长,刘永清任任校长。于1956年秋招收首届初中五个班学生310人,当时教工仅19人。
学校创办初期,得到广大华侨、港澳同胞及归侨、侨眷的热情支持,他们纷纷捐款,不到一年时间共捐款人民币4万多元。1956年10月1日由副县长张花谷主持奠基典礼,建校舍期工程10个教室和20个厅房,并于1957年7月建成使用;接着33间学生宿舍于1958年10月竣工。建校舍过程中,全体师生发扬艰苦奋斗、勤俭办学精神,亲自动手搬土方、打方砖、挑沙石。接着,印尼华侨罗应强先生独资捐建一幢办公厅、图书室、阅览室的校舍于1960年落成。1961年又建一幢3个教室4个房间的校舍,1962年县委批准将原兵房一幢旧楼拔给侨中。至此,侨中办学初具规模。校舍整齐美观,校园绿树成荫,繁花似锦。校门正中镶嵌着著名爱国社会活动家何香凝先生题写的校名“兴宁华侨中学”。
因发展需要,1958年增办高中。同年春,另一间华侨补习学校(校址在福兴区梅子乡,校长张宗文)并入侨中,成为侨中分教部。至1959年全校共有高、初中13个班,学生700多人,教工45人,并发展为一所公办侨助完全中学。从创办至“文革”前10年,侨中共招收10届初中生和6届高中生,当时侨中单独招生,着重照顾侨生和侨属子女就读。
“文革”开始,华侨中学被当作“封、资、修”的产物,受到批判,由此,改名为“人民中学”,后又改为“福兴中学”。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随高考恢复,1979年又更正为“兴宁华侨中学”校名。
侨中复办后,学校变成县直属完全中学,重新成立校董会,重新在校舍建筑物上镌刻侨胞捐资芳名。接着,广大爱国华侨、港澳同胞及社会各界贤达继续发扬“兴学育人、造福桑梓”的精神,为华侨中学的发展慷慨解囊。1983年印尼罗应强先生在原捐建校舍的基础上再捐4间教室,陈日章、陈公木、幸裕坚、卢伟强、黄清林、罗焕昌等10多位先生再捐资购置图书、教学仪器一批。1985年陈朝栋先生捐建两层“宝源楼”一栋。1986年陈日章先生又捐平房教室2间和住房2间,张荣珍、罗汉桢、刁远春、邹伟光、李玉蟠、黄建良等6位先生女士再捐教室2间和住房2间。1988年冬泰国华侨黄清林等62位先生女士捐款62万元港币兴建楼高五层的“泰侨楼”一栋。
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至2012年,侨中又获社会各界贤达的热心捐助,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。1998年冬由王才先生的女儿王善玲女士及其家属捐40万元人民币和教育局出资共同兴建“王才科学馆”一栋。2000年教育局又出资兴建楼高四层的“综合大楼”一栋。2001年由温学濂先生、刘汉梅先生、曾沐彬先生等香港及内地校友、社会各界人士捐款110多万元建成楼高五层的“纪念大楼”一栋。2006年由教育局拨款100多万元兴建楼高四层的学生宿舍一栋和两层食堂一栋。2009年由中国香港烛光教育基金会引荐陈传发先生捐资30万元人民币,以及兴宁教育局拨款50万元人民币改建陈日章教学楼一栋。至此,侨中已具备了现代适中的办学规模。侨中校园美丽、现代设施设备能满足需要。校园占地近45亩,校舍建筑面积约1.5万平方米。有教学楼4栋,科学馆1栋,学生宿舍2栋,师生食堂1栋。常规教学仪器、电教器材按省要求配齐,配备了实验室6间,理、化、生7间仪器室和准备室,藏书室2间共藏书4万多册,阅览室2间,各类报刊杂志120多种,学生电脑室2间120台,语言室、多媒体教室、劳技室、音乐室、美术室、历史室、地理室、展览室各1间;计算机教室平台3个;有规模较大的生物园、地理园。运动区有比较标准的环形跑道,有足球场1个,篮球场3个,羽毛球场3个,排球场1个,乒乓球台10张及各类器械场若干。
2002年起,学校转办为高级中学。现有教学班14个,学生750多人,教工129人,其中专任教师114人,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4人。中级职称的教师71人长期以来,华侨中学坚持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,坚持以人为本,教书育人,强化教育教学管理,重视校园文化建设,一贯以校风好、质量高、办学有特色、输送人才好而享誉社会。同时,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。如现任委员、广东省委副书记、省长黄华华同志,广东省委员、香港嘉应商会名誉会长温学濂先生,梅州介绍副主席郑少伟同志,原梅州介绍副主席、统战部部长陈珍书同志,原梅州介绍副主席陈烈锋同志,梅州市体育局长温冠文同志,原梅州市委常委、兴宁市委书记陈桂光同志,原兴宁市人大副主任李普祥同志等等,都是我校培养过的学生,学校亦以此为荣。
华侨中学坚持以德育为首,教学为主,推动良好校风的形成。师生秉承“爱国、诚信、尊师、守纪”的校训,广泛开展“以身立教、为人师表”为主题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,促进“严谨治学、因材施教、求实创新”良好教风的形成;广泛开展“为伟大中华复兴而读书”的学生读书热活动,促进“勤学、钻研、创新、发展”良好学风的开成,进一步形成“严肃活泼、团结友爱、文明进步、创新进取”的校风。
教育活动
学校充分利用校会、级会、班会、广播、黑板报、校报、校刊及重大节日或纪念日,广泛开展各种有益的教育活动,尤其加强法制教育,使学生懂法、守法、用法、护法,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好公民。此外,还充分利用德育基地——向阳山部队和神光山烈士纪念碑,对学生开展革命史、解放军优良传统的教育;还加强校史教育。凡入学新生,都让他们了解校史,了解兴宁经济、文化教育等发展史,用兴宁人民世代穷不丧志、读书报国的精神来激励他们,成为国家有用之才。
教学管理
强化教学管理,突出教学中心,是华侨中学的一贯宗旨。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。而教学管理核心是“年级建制,科组负责”,在校长室的领导下,在教务处的督导下,年级组长、班主任、值日教师必须每天到各班级检查学生的学习、生活、纪律、卫生等情况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,实行责任制。常规打基础,教改促提高。学校特别强化常规教学管理,在“钻研要深、备课要实、讲课要精、改作要细、辅导要勤、考试要严、效率要高”的原则下,制订了教学量化管理实施规定。加强作业检查和问卷调查,每学期至少组织3次全校性的作业大检查和2次问卷调查,及时摸清教师的“教”和学生的“学”的情况,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老师。完善辅导制度、集体备课制度。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和教师工作评价制度。与此同时,积极加强教育科研,深化教学改革,全面推广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方法,努力提高教学质量。
校园文化
此外,学校还重视校园文化建设,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。一是办好“晨光”文学社和邀请名作家到校作专题辅导,以拓宽师生视野,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;组织开展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,做到“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,以先进的思想武装人”;健全规章制度,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校风。二是建设美丽校园。2000年起至今,学校投入50多万元人民币美化绿化校园,修建扩建校道,广种花草树木,绿化覆盖率达91.3%。绿化区内以种植不同颜色的花木,纺织精美图案。竖立鼓舞人、激励人的宣传标语牌,教育学生爱护地球,勤奋读书,为校争光,充分体现了艺术性、知识性和科学性,把学校建成“园林化”的美丽学校。
办学以来,教育教学成绩显著、硕果累累。师生的综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,在生源素质较差,重点中学择优,次重点田家炳中学等第二次择优录取的情况下,而且剩下好的学生又被兴民中学,沐彬中学,宁中中学挑选后,我校才进行录取招生,但高考连续取得显著成绩。近3年高考成绩一直超出兴宁市教育局下达的指标任务,2009年我校267人参加高考,30人考上本科以上,203人考上大学;2010年240人参加高考,21人考上本科以上,198人考上大学;2011年267人参加高考,28人考上本科以上,208人考上大学。此外,2012年近三年来,我校为高等学校培养输送了体育类、艺术类(音乐、美术)新生有30多人。学生参加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,获奖达100多人次。侨中办学实绩,深受上级肯定和社会各界赞誉。多次被市人民政府授予“梅州市美丽校园”、“文明学校”、“党风廉正建设先进单位”、“兴宁市先进学校”等光荣称号。
在二十一世纪的金光大道上,华侨中学新的领导班子,以党的新时期政策、方针为指针,以创优质名校为目标,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,带领全体师生员工脚踏实地地勤奋工作、开拓进取,全面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飞速向前发展。